【叶脉空间】网页素材、博客装饰、在线工具、生活百科、唯美音画 —— 最实用、最简便、最多样的网页助手平台
生活中最常用各类计算公式_其他_【叶脉空间】——网页素材、博客装饰、在线工具、生活百科、唯美音画—— 最实用、最简便、最多样的网页助手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消费理财 > 其他 > 详细内容
生活中最常用各类计算公式
阅读次数:568  字体大小: 【】 【】【
           鞋码的换算公式
  

   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3月19日发布《皮鞋新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1002-2005,此标准于2005年9月1日起实施,标准中对皮鞋类产品的鞋号进行了统一,并规定未按标准标注以毫米为单位的皮鞋类产品一律将判为不合格产品。新标准替代原有的胶粘皮鞋、硫化皮鞋、缝制皮鞋、模压皮鞋标准,实现合四为一。

   新标准未出台前,国内市场销售的鞋,鞋号纷杂,其中欧洲鞋号(又称法码)是我们最常使用的鞋号,新标准实施后,对应的新鞋号是多少?很多购鞋者不清楚,所以,有必要了解新旧码的换算方法。

   换算公式为:

(旧码+10)÷2×10=现行码

  【例】尺寸为38码的鞋子,换算成新鞋号是:

  (38+10)÷2×10=240mm

  法码40的鞋,对应的新鞋号为250;法码37的鞋,对应的新鞋号为235。

  有了这个公式,消费者再买鞋时就不会为鞋号困惑了。

        
           装修费用的一些计算公式
          对于大多数装修业主来说,本就对家庭装修是外行,更别说计算家装建材的用量了。所以,下面的几组家装建材用量计算公式对于家装业主来说是很实用的。

   1.地面砖用量

   地面砖的损耗率因房型不同而不同,一般为1%~5%。

   每百平方米的地面砖用量=100/[(块料长+灰缝宽)×(块料宽+灰缝宽)]×(1+损耗率)

  【例】选用复古地砖规格为0.5m×0.5m,拼缝宽为0.002m,损耗率为1%,100平方米需用地面砖块数为:

   地面砖用量=100÷[(0.5+0.002)×(0.5+0.002)]×(1+0.01) 401块

   地砖总价=地砖数×地砖单价

   2.顶棚用量

   棚板用量=(长-屏蔽长)×(宽-屏蔽宽)

  【例】以净尺寸面积计算出顶棚的用量。屏蔽长、宽均为0.24m,天棚长为3m,宽为2.5m,顶棚板的用量为:

   顶棚板用量=(3-0.24)×(2.5-0.24) 6.24平方米

   3.包门用量

   包门材料用量=门外框长×门外框宽

  【例】用复合木板包门,门外框长2.7m、宽为1.5m,则其材料用量如下:包门材料用量=2.7×1.5=4.05平方米

   4.壁纸用量

   壁纸用量=(高-屏蔽长)×(宽-屏蔽宽)×壁数-门面积-窗面积

  【例】墙面以净尺寸面积计算,屏蔽长、宽均为24cm,墙高2.5m、宽5m,门面积为2.8平方米,窗面积为3.6平方米,则壁纸用量为:

   壁纸用量=[(2.5-0.24)×(5-0.24)]×4-2.8-3.6 36.6平方米

   5.地板用量

   纵向用量=房间长度÷地板长度

   横向用量=房间宽度÷地板宽度

   如果除不尽,要用进位法,不可四舍五入。计算纵向用量时,不到半块算半块,超过半块算一块。

   地板总价=总用量×单价

   地板损耗=地板面积-住房面积

   地板损耗率=地板损耗÷住房面积

   注:一般地板损耗率不大于5%。

   6.贴墙材料用量

   贴墙材料的花色、品种确定后,可根据居室面积大小合理地计算用料尺寸,考虑到施工时可能的损耗,可比实际用量多买5%左右。计算贴墙材料的方法有两种:

   以公式计算,即将房间的面积乘以2.5,其积就是贴墙用料数。如20平方米房间用料为:20×2.5=50m。还有一个较为精确的公式:

   S=(L/M+1)(H+h)+C/M

   其中:S 所需贴墙材料的长度(米);

   L 扣去窗、门等后四壁的总长度(米);

   M 贴墙材料的宽度(米),加1作为拼接花纹的余量;

   H 所需贴墙材料的高度(米);

   h 贴墙材料上两个相同图案的距离(米);

   C 窗、门等上下所需贴墙的面积(平方米)。

   注意:实地测量的方法更为准确,先了解贴墙材料的宽度,依此宽度测量房间墙壁(除去门、窗等部分)的周长,在周长中有几个贴墙材料的宽度,即需贴几幅。然后量一下应贴墙的高度,以此乘以幅数,即为门、窗以外部分墙壁所需贴墙材料的长度(米)。最后仍以此法测量窗下墙壁、不规则的角落等处所需用料的长度,将它与已算出的长度相加,即为总长度。这种方法更适用于细碎花纹图案,拼接时无须特别对位的贴墙材料。

   7.涂料用量估算法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

   房间面积(平方米)除以4,需要粉刷的墙壁高度(分米)除以4,两者的得数相加便是所需要涂料的公斤数。

  【例】一个房间面积为20平方米,墙壁高度为16分米(除12分米的墙裙),那么,就是(20÷4)+(16÷4)=9,即9公斤涂料可以粉刷墙壁两遍。

  
           平板电视尺寸与最佳观看距离的计算公式
           我们都知道,不同尺寸的平板电视,最佳观看距离不一样;不同大小的客厅,最适合的平板电视尺寸也不一样。那么,如何科学地计算出自家客厅最适合买哪种尺寸、多高分辨率的电视机呢?下面提供一个计算公式及相应的数据表格,根据这个公式与表格,您就能选购到最佳尺寸的显示设备了。

   显示器材最佳观赏距离、分辨率与屏幕画面高度三者的相关公式:

   最佳观赏距离(厘米)=屏幕高度÷垂直分辨率×3400

   上面的公式虽然准确而好用,但还是有不少人不太会算。下面的表格,是专业人士把公式代入各种尺寸、分辨率,并加入日本人惯用的“3H、4H、5H”(画面高度的3、4、5倍)作对照,制成表格提供给大家使用的。

   画面对角线尺寸(英寸)\t画面高度(厘米)\t480级最佳观赏距离(米)\t720级最佳观赏距离(米)\t1080级最佳观赏距离(米)\t3H(米)\t4H(米)\t5H(米)

32\t39.84\t2.82\t1.88\t1.25\t1.20\t1.59\t1.99

37\t46.07\t3.26\t2.18\t1.45\t1.38\t1.84\t2.30

40\t49.80\t3.53\t2.35\t1.57\t1.49\t1.99\t2.49

42\t52.29\t3.70\t2.47\t1.65\t1.57\t2.09\t2.61

46\t57.27\t4.06\t2.70\t1.80\t1.72\t2.29\t2.86

47\t58.52\t4.14\t2.76\t1.84\t1.76\t2.34\t2.93

50\t62.25\t4.41\t2.94\t1.96\t1.87\t2.49\t3.11

52\t64.74\t4.59\t3.06\t2.04\t1.94\t2.59\t3.24

55\t68.48\t4.85\t3.23\t2.16\t2.05\t2.74\t3.42

56\t69.72\t4.94\t3.29\t2.19\t2.09\t2.79\t3.49

57\t70.97\t5.03\t3.35\t2.23\t2.13\t2.84\t3.55

60\t74.70\t5.29\t3.53\t2.35\t2.24\t2.99\t3.74

65\t80.93\t5.73\t3.82\t2.55\t2.43\t3.24\t4.05

70\t87.15\t6.17\t4.12\t2.74\t2.61\t3.49\t4.36

80\t99.60\t7.06\t4.70\t3.14\t2.99\t3.98\t4.98

100\t124.50\t8.82\t5.88\t3.92\t3.74\t4.98\t6.23

103\t128.24\t9.08\t6.06\t4.04\t3.85\t5.13\t6.41

110\t136.95\t9.70\t6.47\t4.31\t4.11\t5.48\t6.85

120\t149.40\t10.58\t7.06\t4.70\t4.48\t5.98\t7.47

130\t161.85\t11.46\t7.64\t5.10\t4.86\t6.47\t8.09

150\t186.75\t13.32\t8.82\t5.88\t5.60\t7.47\t9.34

200\t249.00\t17.64\t11.76\t7.84\t7.47\t9.96\t12.45

   表格的相关说明:

   根据表格选择电视尺寸:拿出卷尺,测量主要观赏位置至电视机的距离,取得距离数值之后,比对表格中“720级最佳观赏距离(米)”与“1080级最佳观赏距离(米)”下方的数值,找出最接近者。例如实际测量的距离是2.5米,“720级最佳观赏距离”对照的结果是42英寸,“1080级最佳观赏距离”则是65英寸。

     反之亦可根据电视尺寸确定最佳观赏距离。
  
  
     加班工资的计算公式
  

   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给予劳动者合理的加班工资。有关规定和计算公式如下:

   用人单位在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不得以调休等方式代替;用人单位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可以给劳动者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给补休,则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过节费和加班工资在性质上不同,不能互相代替。加班工资是对劳动者休息时间的经济补偿,过节费虽然也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但带有福利性质,无须劳动者提供额外工作。此外,由于加班是指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延长的工作时间,因此,在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根据需要安排劳动者值班,不能视为加班。

   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不一定是劳动者的全部工资。在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时,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员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在集体合同中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确定。要注意的是,如果上述办法确定的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低于最低工资的,则要按最低工资计算。

   计算加班工资时,日工资按平均每月工作时间20.92天折算,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的基础上再除以8小时。五一长假期间每日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为:

   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0.92×300%

   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0.92×200%

   根据1999年国务院令《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法定节假日为元旦1天、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各3天,共计10天,而休息日一般为星期六和星期天,即通常所说的双休日。因为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的性质不同,所以加班工资也不一样,节假日的加班工资要高于休息日的加班工资。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四十一、四十四条的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的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别情况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自身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目前,国家规定的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92天和167.4小时,职工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应按此进行折算。

  【例】以某职工月岗位应得的工资750元计算,日工资标准约为35.85元,小时工资约为4.48元。

   元旦加班一天(8小时),该职工加班费计算公式为:

   4.48元×300%×8小时=107.52元

   1月2日和3日加班二天(每天加班8小时),该职工加班费计算公式为:

   4.48×200%×16小时=143.36元

   如果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未能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工资报酬,劳动者可向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投诉。

  
    驾驶员血液酒精含量的推算公式
   交管部门规定,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在每百毫升血液20毫克及以上、80毫克以下,定为酒后驾车;每百毫升血液80毫克及以上,定为醉酒驾车。血液酒精含量推算公式为:

   1.发生事故时

   车辆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检测出车辆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采集血样时间和发生事故时间的间隔-1)×10

   式中,10是车辆驾驶人1小时代谢的酒精含量。

   此公式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采集血样时间和发生事故时间间隔应为1小时以上,二是检测出车辆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要在每百毫升血液10毫克以上。

   如李某9时20分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当天11时5分在医院抽血检测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15毫克,而采集李某血样时间和发生交通事故时间的间隔为1.7小时,据此推算出交通事故发生时李某血液酒精含量=15+(1.7-1)×10=22毫克/百毫升,根据这个结果认定李某为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

   2.车辆驾驶人采集血样时已死亡

   车辆驾驶人生前血液酒精含量=检测出车辆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检测出车辆驾驶人血液正丙醇含量×20

   式中,检测出车辆驾驶人血液正丙醇含量应大于或等于零。正丙醇含量是检测驾驶人生前血液酒精含量的专用技术指标。

   如王某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死亡,尸体检验时抽血检测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25毫克,每百毫升血液正丙醇含量为0.5毫克,据此推算,交通事故发生时王某血液酒精含量=25-0.5×20=15毫克/百毫升,根据这个结果认定王某不属酒驾发生交通事故。

  
   胎儿体重的推算公式
  

   胎儿体重的推算公式:

   900×双顶径(cm)-5200

   注:此公式计算出的结果误差在±15 之间,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以克为单位的,还要换算成斤。

  【例】某孕妇怀孕已32周加4天,双顶径为7.6,胎儿的重量为:

   900×7.6-5200=1640(克)

   胎儿的体重大约为三斤三两。

   预测胎儿体重的计算公式还有以下几种:

公式1:Y=-4973.72+260.69HC

公式2:Y=-2686.60+171.48AC

公式3:Y=-2232.56+747.42FL

公式4:Y=-2513.51+1049.90FTH

公式5:Y=-5168.32+100.97HC+110.86AC+143.09FL+331.43FTH

   说明:

   可以使用其中任一个公式计算,公式5的精度最高。

   参数的含义如下,参数可以从B超单中查到:

Y:胎儿体重的估算值(g)

HC:头围

AC:腹围

FL:股骨长

FTH: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孕中期通过B超判断胎儿的发育大小是一种较有参考价值的方法。在做B超的时候,孕妇会看到检查报告上有一些数值,这些数值告诉了宝宝的发育大小。

孕13周:双顶径平均值2.52±0.25,腹围平均值6.90±l.65,股骨长平均值1.17±0.31

孕14周:双顶径平均值2.83±0.57,腹围平均值7.77±1.82,股骨长平均值1.38±0.48

孕15周:双顶径平均值3.23±0.51,腹围平均值9.13±1.56,股骨长平均值1.74±0.58

孕16周:双顶径平均值3.62±0.58,腹围平均值10.32±1.92,股骨长平均值2.10±0.51

孕17周:双顶径平均值3.97±0.44,腹围平均值11.49±1.62,股骨长平均值2.52±0.44

孕18周:双顶径平均值4.25±0.53,腹围平均值12.41±l.89,股骨长平均值2.71±0.46

孕19周:双顶径平均值4.52±0.53,腹围平均值13.59±2.30,股骨长平均值3.03±0.50

孕20周:双顶径平均值4.88±0.58,腹围平均值14.80±l.89,股骨长平均值3.35±0.47

孕21周:双顶径平均值5.22±0.42,腹围平均值15.62±1.84,股骨长平均值3.64±0.40

孕22周:双顶径平均值5.45±0.57,腹围平均值16.70±2.23,股骨长平均值3.82±0.47

孕23周:双顶径平均值5.80±0.44,腹围平均值17.90±1.85,股骨长平均值4.21±0.41

孕24周:双顶径平均值6.05±0.50,腹围平均值18.74±2.23,股骨长平均值4.36±0.51

孕25周:双顶径平均值6.39±0.70,腹围平均值19.64±2.20,股骨长平均值4.65±0.42

孕26周:双顶径平均值6.68±0.61,腹围平均值21.62±2.30,股骨长平均值4.87±O.41

孕27周:双顶径平均值6.98±0.57,腹围平均值21.81±2.12,股骨长平均值5.10±0.41

孕28周:双顶径平均值7.24±0.65,腹围平均值22.86±2.41,股骨长平均值5.35±0.55

孕晚期的准妈妈一定也想知道宝宝发育得是否正常,那一定要读以下内容,仔细与自己的B超结果对照一下。

孕29周:双顶径平均值7.50±0.65,腹围平均值23.71±1.50,股骨长平均值5.61±0.44

孕30周:双顶径平均值7.83±0.62,腹围平均值24.88±2.03,股骨长平均值5.77±0.47

孕31周:双顶径平均值8.06±0.60,腹围平均值25.78±2.32,股骨长平均值6.03±0.38

孕32周:双顶径平均值8.17±0.65,腹围平均值26.20±2.33,股骨长平均值6.43±0.49

孕33周:双顶径平均值8.50±0.47,腹围平均值27.78±2.30,股骨长平均值6.52±0.46

孕34周:双顶径平均值8.61±0.63,腹围平均值27.99±2.55,股骨长平均值6.62±0.43

孕35周:双顶径平均值8.70±0.55,腹围平均值28.74±2.88,股骨长平均值6.71±0.45

孕36周:双顶径平均值8.81±0.57,腹围平均值29.44±2.83,股骨长平均值6.95±0.47

孕37周:双顶径平均值9.00±0.63,腹围平均值30.14±2.17,股骨长平均值7.10±0.52

孕38周:双顶径平均值9.08±0.59,腹围平均值30.63±2.83,股骨长平均值7.20±0.43

孕39周:双顶径平均值9.21±0.59,腹围平均值31.34±3.12,股骨长平均值7.34±0.53

孕40周:双顶径平均值9.28±0.50,腹围平均值31.49±2.79,股骨长平均值7.4±0.53

  
    儿童体重、身高的推算公式
  

   1.体重是体格发育尤其是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3kg。

   1岁以内小儿体重估算公式:

   前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

   后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5

   1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9kg)。1~2岁一年中体重平均增加3kg,2岁时的体重为出生时的4倍(12kg)。

   2周岁以后每年平均增加2kg,故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

   体重(kg)=年龄×2+8

   12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受内分泌影响,体重增长较快,不再按上述公式计算。

   因个体差异,小儿体重可上下波动10 。低于15 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高于20%以上,应考虑营养过剩。

   2.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1岁内增长最快,身长估算公式:

   前半年:

   身长(cm)=出生身长+月龄×2.5

   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

   1岁时约为75cm,1~2岁期间一年增长10cm,2岁时约为85cm。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cm,故2~12岁平均身长推算公式是:

   身长(cm)=年龄×7+70

   身长的个体差异较大,若低于正常身长平均数的30 以上,则为异常。

   0~10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体重(单位kg)\t身高(单位cm)

   男\t女\t男\t女

1月\t3.6~5.0\t2.7~3.6\t48.2~52.8\t47.7~52.0

2月\t4.3~6.0\t3.4~4.5\t52.1~57.0\t51.2~55.8

3月\t5.0~6.9\t4.0~5.4\t55.5~60.7\t54.4~59.2

4月\t5.7~7.6\t4.7~6.2\t58.5~63.7\t57.1~59.5

5月\t6.3~8.2\t5.3~6.9\t61.0~66.4\t59.4~64.5

6月\t6.9~8.8\t6.3~8.1\t65.1~70.5\t63.3~68.6

8月\t7.8~9.8\t7.2~9.1\t68.3~73.6\t66.4~71.8

10月\t8.6~10.6\t7.9~9.9\t71.0~76.3\t69.0~74.5

12月\t9.1~11.3\t8.5~10.6\t73.4~78.8\t71.5~77.1

15月\t9.8~12.0\t9.1~11.3\t76.6~82.3\t74.8~80.7

18月\t10.3~12.7\t9.7~12.0\t79.4~85.4\t77.9~84.0

21月\t10.8~13.3\t10.2~12.6\t81.9~88.4\t80.6~87.0

2岁\t11.2~14.0\t10.6~13.2\t84.3~91.0\t83.3~89.8

2.5岁\t12.1~15.3\t11.7~14.7\t88.9~95.8\t87.9~94.7

3岁\t13.0~16.4\t12.6~16.1\t91.1~98.7\t90.2~98.1

3.5岁\t13.9~17.6\t13.5~17.2\t95.0~103.1\t94.0~101.8

4岁\t14.8~18.7\t14.3~18.3\t98.7~107.2\t97.6~105.7

4.5岁\t15.7~19.9\t15.0~19.4\t102.1~111.0\t100.9~109.3

5岁\t16.6~21.1\t15.7~20.4\t105.3~114.5\t104.0~112.8

5.5岁\t17.4~22.3\t16.5~21.6\t108.4~117.8\t106.9~116.2

6岁\t18.4~23.6\t17.3~22.9\t111.2~121.0\t109.7~119.6

7岁\t20.2~26.5\t19.1~26.0\t116.6~126.8\t115.1~126.2

8岁\t22.2~30.0\t21.4~30.2\t121.6~132.2\t120.4~132.4

9岁\t24.3~34.0\t24.1~35.3\t126.5~137.8\t125.7~138.7

10岁\t26.8~38.7\t27.2~40.9\t131.4~143.6\t131.5~145.1

  
   身高和体重的计算公式
  
   预测身高的计算公式:

   儿子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

   女儿身高(厘米)=(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成年人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较普遍采用的有两种:

   一种是:

  [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另一种是:

   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已被广泛采用。

   计算中国人理想体重的常用公式:

   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标准体重如果结合性别和身高进行判定,会更科学。严格地讲,不同地区应制定不同的标准。

   国内学者提出的按性别计算标准体重的公式:

   男性平均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女性平均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日本学者提出的亚洲人按身高计算标准体重的公式:

   身高159厘米以下者: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105

   身高160厘米以上者: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100)×0.9

   应该说明的是,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的标准体重并不是绝对“标准”,实际体重高于或低于标准体重10%以内,都应该视为正常体重。

              
           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
           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重指数,又称体质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体重指数这个概念,是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最先提出的。它的定义如下:

   体重指数适合所有18岁至65岁的人士使用,儿童、发育中的青少年、孕妇、乳母、老人及肌肉发达者除外。其计算公式如下:

   体重指数(BMI)= 体重(公斤)

   身高(米)×身高(米)

   亚裔成年人请参考以下判定标准:

   体重指数 类别 罹病机会

   <18.5 过轻 某些疾病和某些癌症患病率增高

   18.5~22.9 正常 中等

   23~24.9 过重 增高

   25~39.9 肥胖 高

   >30 痴肥 严重

   罹病情况包括乙型糖尿病、血糖过高症、血胰岛素过高症、高血脂症、冠心病、高血压、癌症、痛风症等。

   根据美国有关医学统计:BMI小于16的人和BMI大于30的人死亡率最高。

   死亡率最低的为BMI在20~22之间的人。

   专家认为最好的体形BMI指数值是:女士19,男士22。

   由此,可根据身高推算最理想的体重:

   体形最美女士的体重=19×身高×身高

   体形最美男士的体重=22×身高×身高

   我国专家认为,中国人虽属亚洲人种,但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上限却应比亚洲标准低些,在具体运用体重指数判断胖与不胖时应区别对待。因为我国人的肥胖有两大特点:体型小,指数小;肚皮大,危害大。

   体型小决定了体重指数的正常上限要低些,一项针对中国人的调查表明,BMI大于22.6的中国人,其平均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水平都比BMI小于22.6的人要高,而有益于人体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却低。因此,专家们认为,我国人正常体重指数上限不应大于22.6,应比欧美的24.9和亚洲的22.9还低。

   有专家建议,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BMI大于22.6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腹型肥胖比例大是中国人肥胖的特点和潜在危险,国人体重指数超过25的比例明显小于欧美人,但腹型肥胖的比例比欧美人大。研究中发现,体重指数正常或不很高的人,若男性腹围大于101厘米,女性腹围大于89厘米,或腰围与臀围比值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5的腹型肥胖者,其危害与体重指数高者一样大。

   由于BMI没有把一个人的脂肪比例计算在内,所以一个BMI指数偏高的人,实际上可能并非肥胖。举个例子,一个练健身的人,由于身体中肌肉占很大比例,他的BMI指数会超过30。如果他们身体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减重。

              
           美女国际标准身材的测量公式
  

   每个女人都关心自己的身材、体重、三围是否标准,由于女人之间身高不同,因此形体和重量的函数关系也不同。

   国际上对美女身材是有通行标准和很具体的要求的。国际通行的S曲线代表女人的视觉符号,美元的符号去掉一笔就是美女的意思,在绘画语言里就是美女的符号。S加一个竖线为什么代表女人?说法很多,用绘画语言讲,实际就是女人身体的变形,一竖代表躯干,S代表女人的身体曲线,前挺后撅,美女的要求是:S上半部分弧线的弧度大于下半部分,玄高小于下半部分。也就是说,臀围大于胸围,屁股要比乳房挺的高,肩宽、腰围的长度分别是身高尺寸的23%、33%;胸围和臀围的长度分别是身高的49%、50%。也就是不同的身高有不同的肩宽和三围,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变,比率分别为0.23、0.33、0.49、0.50。

   例如一个身高170厘米女人:

   肩宽=身高170厘米×0.23=39.1厘米

   腰围=身高170厘米×0.33=56.1厘米

   胸围=身高170厘米×0.49=83.3厘米

   臀围=身高170厘米×0.50=85厘米。

   有兴趣的女人可以算算自己的三围,如果符合,可以参加选美。

   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但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一个公式值得参考,公式中的S表示身高(cm),T表示体重(kg)。公式为:

   T=S-100-(S-100)÷5

  【例】一个身高162cm的女人,标准体重应该是多少?

   T=162-100-12.4=49.6(kg)

   身高162厘米的女人的标准体重应该是49.6公斤。

   以上公式只适合于32岁前的未婚女子,也是美女的各项选美指标。其他年龄段的女人不必苛求。
  
  
   排卵期的推算方法和公式
   排卵期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三种:一是宫颈黏液法,在医院妇科,通过检查宫颈黏液来判断是否处于排卵期;二是基础体温法,每天早晨醒来后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月经前半段时间体温较低,到达排卵期时更低,排卵后会逐渐上升;三是经期推算法。

   前两种方法,比较麻烦,第三种方法简单方便。现介绍此方法。

   排卵期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经周期天数-18(天)

   排卵期最后一天=最长一次月经周期天数-11(天)

   月经周期指本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

   用上列公式计算之前,最好持续观察8次,记录自己的月经周期,得出自己月经周期的最长天数和最短天数,代入上面公式,得出的数字分别表示该妇女排卵期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例】某一育龄妇女前8个月的月经周期最长为30天,最短为28天,那么:

   排卵期第一天=28-18(天)=10(天)

   排卵期最后一天=30-11(天)=19(天)

   即该妇女的排卵期从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0天开始,于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9天结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如果你的月经很有规律,为28天一次,那么,可将月经周期的最长天数和最短天数均定为28天,代入公式,可计算出你的排卵期为: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0~17天。这种排卵期的计算方法是以本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为基点,向后顺算天数,而不是以下次月经来潮为基点,倒算天数,因此不易弄错。计算出排卵期后,如想怀孕,可从排卵期的第一天开始,每隔一日做爱一次,持续数月,极有可能怀孕。如不想怀孕,应避开排卵期过性生活。

  
   预产期的推算公式
   从怀孕到分娩需要多久?从受精到分娩大约是266天(38周),由于每个孕妈妈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哪一天受孕,为了方便起见,医学上规定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计算,这样整个妊娠就多了2周,为280天。计算预产期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1.常用方法

   预产期月份=末次月经第一天的月份+9或-3;

   预产期天数=末次月经第一天的天数+7。

   根据以上公式,所计算得出的时间就是预产期。例如,最后一次月经是在2月1日,则月份2+9=11月,日期1+7=8日,那么,预产期应该是11月8日。如果末次月经是在4月以后,则采取减3的方法计算。如末次月经来潮是4月2日,就是4月份-3=次年1月,2+7=9日,即次年1月9日为预产期。如果用农历计算,则月份计算相同,只是日期加7天改为加15天,遇到闰年,其闰月又正在孕期之中,计算时月份减3应改为减4。

   2.按引起妊娠的性交日期推算

   从性交日期算起第266天,即分娩之预定日期。

   3.其他方法

   如果末次月经、妊娠呕吐和胎动开始日期都记不清时,还可按子宫底的高度估计:

   妊娠3个月末,子宫底的高度在脐和耻骨之间(耻骨上10厘米);

   妊娠4个月末,子宫底在脐下二横指,在耻骨上12~17厘米;

   妊娠5个月末,宫底与脐平;

   妊娠6个月末,宫底在脐上二横指;

   妊娠7个月末,宫底在剑突与脐之间;

   妊娠8个月末,宫底下降到剑突下三到四横指;

   妊娠10个月末,宫底高度与8个月妊娠时宫底的高度相同,都在剑突下三到四横指,但腹围比8个月时大,胎宝宝先露的部分已入骨盆。

   所谓预产期,只是宝宝出生的大概日期。在预产期前3周至后2周内分娩的,都属于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在预产期当天分娩。

  
    性爱频率的计算公式
  

   在“性小康”“性商”等新词广为人知之后,“性频率公式”在首届国际性医学国际论坛上登场了:

   爱频率=年龄的首位数×9

   阐述这一公式的是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明教授。

   专家指出,该公式要在满足两个前提的情况下使用:第一,性活动必须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第二,一定要承认个体差异,以性活动后双方不感觉疲劳、不舒服等为原则。在这两个前提之下,该公式有其合理性,符合我国国情,可供大多数人参考。

   该公式适用于20岁以上的人。一个20多岁(包括20岁)的人,他的性爱频率是多少呢?套用公式,就是2×9=18,18可以看成是10和8的组合,也就是说适合他的性爱频率为10天内过8次性生活。而一个30多岁(包括30岁)的人,他的性爱公式为3×9=27,也就是说,他适合在20天内过7次性生活。如此看来,公众人物的性爱频率似乎已无隐私可言。

   当然,该公式中的数据标准的科学性依旧值得追问,它也曾一度引发质疑声一片,有人认为这样的公式只能当作一种娱乐。

   徐教授提到的这个性爱频率公式其实早就存在,它是国外学者根据年龄因素对性能力的影响规律做出的一个参考公式。计算时,只要拿自己年龄的十位数乘以9,所得乘积的十位数即为一个性爱周期所持续的天数,而个位则为应有的性爱频率。

   以30岁的人为例,他的性爱频率应该是“3×9=27”,即20天内以过7次性生活为宜,大约每3天一次;40多岁人的性爱频率应该是“4×9=36”,即30天内应过6次性生活,大约每5天一次;50多岁的人为“5×9=45”,即40天内过5次性生活,大约每8天一次。

   2004年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委会和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共同对4万多名26~40岁男性做的性调查显示,他们的平均性生活频率为每月6.48次。这一结果与该公式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所以,这个公式还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年轻时的频率决定老年的频率

   尽管如此,用人为设计的公式来计算每个月该有多少次性生活,这在很多人眼中未免显得欠科学。因为性生活是一个情之所至,很大程度上受激情和体力左右的事情,不可能按照条条框框进行。徐教授自己也说,除了参照公式之外,自己的感觉才最重要。

   的确,对于很多因生活、工作所累而性爱频率大大下降的人来说,要达到这个公式要求的性爱频率的确是件难事。不过,性医学研究告诉我们,年轻时的性生活频率往往能决定中老年时期的性生活频率。

   也就是说,如果年轻时能像公式推算的那样,有较多性生活的话,那么到了中老年阶段后,他的性需求也不会低于上述公式的推算结果。但如果年轻时的性爱频率就很低,那么到了老年,这个推算公式也必然无法反映其性活动规律。

   三大要素才是根本原因

   性爱频率公式能够反映出性能力,但要想解决性欲低下问题,还要去追寻决定性爱频率的根本原因。从生理角度来看,三大要素决定性爱频率:

   感情。对伴侣的感觉是性欲强弱的决定因素。如果对他(她)不再感兴趣,甚至充满怨恨,性欲肯定不高。

   心情。一个沮丧、常年生活在压力、焦虑中的人,很难对性生活产生兴趣,因为性爱需要激情和放松。

   年龄。研究显示,男性性欲高峰在18~25岁之间,女性在35~45岁之间。此后,性欲必然减弱。

   不能执著于频率

   一旦性爱频率公式推算结果跟你的性爱频率相差甚远,千万不要为此苦恼。美国著名性研究书籍《一生的性计划》的作者说:“你不会有错的,因为正确的性交频率是依你俩的喜好而定的。”

   如果夫妻处在不同年龄段,性爱频率就很可能不一致。这时候,夫妻俩应该相互理解、支持。其实,性爱频率公式反映的并不仅仅是性交频率。健康的性生活内容包括自慰、性梦、不需性交却有性高潮的嬉戏等多种,它们都可以带来性高潮体验,所以也应算在性爱频率之内。

  
   性爱时间的计算公式
   做爱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件“即性”的事,只要兴致来了,地点允许,时间都无所谓的。但外国人似乎不这么看。英国一家媒体曾公布了卡的夫大学的心理学家关于性爱时间的一条推算公式,以计算每个人适合自己的热辣辣时间,而且据说误差不超过15分钟。且不说这个热辣公式是否真的准确,做爱这件事,也的确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更是如此,子时不能、风雨交加时不能、酒醉之后不能,可见做爱也确实需要抓住好时机、把握好时光。

   欲火计算公式

   据报道,卡的夫大学的心理健康专家声称,方程式计算出的“火辣辣”时间,误差只有15分钟,但方程式非常复杂:

  [(AL÷T+10)×AG÷SF×G]/60=ST

   先计算一周的饮酒量(AL),将结果除以喜好的性爱时间(T)(早上=1.5,晚上=2),将所得数加10后,乘以年龄(AG),再除以一周的性爱次数(SF)(如果一周内做爱少于1次,略过这一步),再乘以你的性别(G)(女性=1.5;男性=2),将总数除以60。

   最后以早上6时为起点,加上或减去算出的数值。如果得分是11.75,你的“性爱好时辰”(Sexist Time)就是下午5时45分。



选摘自网络

  




        

   本空间所有内容、链接皆选摘自网络,若有不妥,敬请留言!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京ICP备10048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