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集天地灵气,聚日月精华,是大自然的精髓。每一次品尝,都是和自然的亲密接触。
从《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描绘青春女子在灿烂春光中轻快地采集野菜,到《影梅庵记》中所忆董小宛善于腌制野菜,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野菜的采集和食用在我国源远流长。如今,野菜以其营养丰富和美味可口成为绿色食品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和人们餐桌上的新宠......野菜不仅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植物纤维更为丰富,是养生防病的良药。
采集野菜过程本身也是很好的健身之道,面对眼前的一片新绿,面对野外的宽广天地,无论你有多少压力和郁闷,都能回归平和与宁静。让我们回归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吧......
野菜的毒性鉴定
要了解野菜有无毒性,一是根据历来民间采食经验,二是用化学检测法检测有毒成分,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动物饲养来鉴定。以化学检测法最为灵敏、准确,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条件难以进行。这时,可采用煮熟观察法鉴别。
野菜的简易毒性鉴别方法
1、煮熟后尝味,若有明显的苦涩味或其他怪味则表明有毒。涩味表明有单宁;苦味则可能表明有生物碱、配糖体等苦味物质。
2、煮后的汤水中加入浓茶,若产生大量沉淀,则表明含有金属盐或生物碱。
3、煮后的汤水经振摇后产生大量泡沫,则表示含有皂甙类物质。
4、煮后晒干磨成粉,混入饲料中喂养动物,观察动物有何反应。
野菜的去毒处理法
1、凉水浸漂法:水中浸泡并漂洗,可除去溶于水的配糖体、单宁、生物碱和亚硝酸盐。
2、煮沸法:先煮开,再用清水漂洗,可进一步除去上述的有毒物质。
3、烘炒法:加热可使一些有毒物质分解和挥发。
4、碱洗法:用0.1%的碳酸钠溶液或石灰水浸洗,可除去单宁。
5、酸洗法:用稀醋酸浸洗可除去生物碱。
野菜中毒急救治疗
民间传统采食的野菜,一般无毒或毒性很小。一旦误食了有毒植物,有头晕、头痛、恶心、腹痛和腹泻等中毒症状,可采用以下急救措施:
1、催吐:可用手或其他代用品触及咽喉部,至吐出清水为止。
2、导泻:用硫酸镁或硫酸钠15~30克,加水200毫升口服。
3、洗胃:最方便的是用肥皂水或浓茶水洗胃,也可用2%的碳酸氢钠,此法可起到洗肠的作用。
4、解毒:最简单的方法是吃生鸡蛋、喝牛奶或大蒜捣汁冲服。有条件的可服用解毒剂,主要作用是吸附或中和有毒物质。
野菜的食用方法
野菜的食法和栽培菜相仿 ,民间大致食法有以下几种:
1、生吃
一些无的毒、味好或带有酸甜味的野菜都可生食。如苣荬菜、酸模叶蓼、华北大黄、小根蒜等,洗净消毒后就可生食或调味拌食。这种食法维生素不会或很少损失。
2、炒食、煮汤或做馅
无毒、无不良异味的野菜,如地肤、野苋、荠菜、豆瓣菜、鸡冠菜、车轮菜、枪头菜、刺菜、蕨菜和鸭跖草等,其嫩茎叶洗净后即可炒食或煮食。亦可做馅,味道很好。
3、凉拌
如马齿苋、海乳草、水芹菜、马兰头等,洗净,用开水烫过,加入调料,即可拌食。既去掉一些野菜的苦涩味,又可保持营养。
4、煮、浸、去汁后炒食
一些有苦涩味的野菜,如龙牙草、鹅绒委陵菜、苦凉菜、黄花龙牙和蒌蒿等,将其可食部分洗净,开水烫过或煮沸,再用清水浸泡,减去苦涩味后挤去汁水炒食。此种食法营养损失较多。
各地可食野菜
本图谱所列100种野菜广布全国的有25种:
蕨菜、苹、蓄蓄、酸模叶蓼、酸模、藜及、地肤、野苋、马齿苋、豆腐菜、牛繁缕、荠菜、龙牙草、地榆、水芹、荇菜、打碗花野薄荷、枸杞、黄花龙牙、小白酒草、牡蒿、刺儿菜、蒲公英、苦苣菜。
东北地区(黑、吉、辽)57种
分株紫萁、牛繁缕、变豆菜、牡蒿、东亚唐松草、水芹、蒌蒿、蕨菜、兴安升麻、海乳草、关苍术、荚果蕨、诸葛菜、荇菜刺儿菜、苹、荠菜、打碗花、蒲公英、萹蓄、龙牙草、薄荷、苣荬菜、水蓼、地榆、活血丹、山莴苣、酸模叶蓼、鹅绒委陵菜、枸杞、苦苣菜、酸模、天蓝苜蓿、反顾马先蒿、小黄花菜、藜、歪头菜、黄花龙牙、小根蒜、地肤、茳芒香豌豆、白花败酱、山韭、绿苋、北锦葵、羊乳、玉竹、商陆、堇菜、桔梗、长萼鸡眼草、马齿苋、鸡腿堇菜、荠苨、落葵、刺五加、小白酒草。
华北地区(京、津、冀、晋、内蒙)67种
蕨菜、水蓼、藜、商陆、荚果蕨、酸模叶蓼、地肤、马齿苋、苹、何首乌、青葙、落葵、东亚唐宋草、酸模、绿苋、牛繁缕、鸡腿堇菜、堇菜、蒲公英、兴安升麻、刺五加、大车前、苣荬菜、诸葛菜、积雪草、黄花龙牙、山莴苣、荠菜、鸭儿芹、白花败酱、鸭跖草、豆瓣菜、水芹、羊乳、鸭舌草、龙牙草、海乳草、桔梗、小黄花菜、地榆、荇菜、荠苨、小根蒜、鹅绒委陵菜、打碗花、小白酒草、山韭、天蓝苜蓿薄荷、马兰、玉竹、歪头菜、活血丹、鼠菊草、长萼鸡眼草、茳芒香豌豆、枸杞、牡蒿、苦苣菜、决明、刺儿菜、蒌蒿、华北大黄、牛膝、北锦葵、反顾马先蒿、萹蓄。
华东地区(沪、苏、浙、皖、闽、赣、鲁、台)74种
紫萁、绿苋、朝天委陵菜、酸叶胶藤、蕨菜、牛膝、天蓝苜蓿、打碗花、菜蕨、莲子草、歪头菜、薄荷、苹、商陆、茳芒香豌豆、活血丹、蕺菜、马齿苋、决明、枸杞、波缘冷水花、落葵、堇菜、少花龙葵、萹蓄、牛繁缕、长萼堇菜、返顾马先蒿、水蓼、诸葛菜、鸡腿堇菜、半蒴苣苔、酸模叶蓼、荠菜、积雪草、大车前、何首乌、无瓣蔊菜、变豆菜、黄花龙牙、酸模、豆瓣菜、异叶回芹、白花败酱、藜、龙牙草、鸭儿芹、木鳖、地肤、白腊梅、水芹、羊乳、青葙、地榆、荇菜、桔梗、荠苨、牡蒿、山莴苣、小根蒜、马兰、蒌蒿、苦苣菜、玉竹、小白酒草、野茼蒿、鸭跖草、长萼鸡眼草、鼠匊草、刺儿菜、鸭舌草、牛膝菊、蒲公英、小黄花菜。
中南地区(豫、鄂、湘、粤、桂)74种
紫萁、绿苋、歪头菜、大车前、蕨菜、牛膝、决明、黄花龙牙、菜蕨、莲子草、堇菜、白花败酱、荚果蕨、商陆、长萼堇菜、木鳖、苹、马齿苋、积雪草、红瓜、蕺菜、落葵、变豆菜、羊乳、假蒟、牛繁缕、鸭儿芹、桔梗、大果榕、连蕊藤、异叶回芹、马兰、苹果榕、荠菜、水芹、小白酒草、波缘冷水花、无瓣蔊菜、荇菜、鼠匊草、萹蓄、豆瓣菜、酸叶胶藤、牡蒿、水蓼、龙牙草、打碗花、野茼蒿、酸模叶蓼、地榆、薄荷、刺儿菜、何首乌、羽叶金合欢、活血丹、山莴苣、酸模、羊蹄甲、枸杞、苦苣菜、藜、罗晃子、少花龙葵、刺芋、地肤、腊肠树、旋花茄、鸭跖菜、青葙、铁刀木、半蒴苣苔、鸭舌草、圆锥菝舙、小根蒜。
野菜图谱、说明
1、分株紫萁
别名:薇菜、牛毛广
学名:Osmunda cinnamomea var. asiatica (紫萁科)
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达1米。根状茎直立或斜升,粗壮,无鳞片。叶二型,幼时密被红棕色绒毛,成长后近无毛;营养叶长圆形至狭长圆形,长40-80厘米,宽18-25厘米,基部渐变狭,先端短锐尖,2回羽状深裂;羽片开展,披针形至狭披针形,无柄,长5-15厘米,宽1.5-3厘米,基部截形,先端锐尖,裂片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8-11毫米,宽4-6毫米,圆头,全缘,有时残存绒毛,叶脉羽状,侧脉2叉;能育叶比不育叶短,羽片紧缩,裂片线形,密被棕色带黑色绒毛。孢子囊球状圆形,密生,棕褐色;孢子球状四面体形,3裂缝。
产地:我国东北及西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境:生于林下或灌丛湿地。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1.97毫克,维生素b20.25毫克,维生素c67毫克。
食用方法:嫩茎叶水焯后可拌、炒、蒸、做汤、做馅。亦可晒干、腌渍。
2、紫萁
别名:薇、紫蕨、紫萁贯众
学名:Osmunda japonica Thunb.(紫萁科)
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50-80厘米或更高。根茎短块状。叶丛生,二型,幼时密被绒毛;营养叶三角状阔卵形,长30~50cm,宽25~40cm,顶部以下二回羽头,小羽片披镇形,先端稍钝,基部圆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脉叉状分离;孢子叶的小羽片极狭,卷缩成线形,沿主脉两侧密生孢子囊,成熟后枯死,有时在同一叶上生有营养羽片和孢子羽片。
产地: 紫萁为我国暖温带、亚热带最常见的一种蕨类。北起山东(崂山),南达两广,东自海边,西迄云、贵、川西,向北至秦岭南坡。也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生境:生于林下或溪边酸性土上。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0.82毫克,维生素b20.20毫克,维生素c111毫克。
食用方法:嫩茎叶水焯后可拌、炒、蒸、做汤、做馅。亦可晒干、腌渍。
3、蕨
别名:蕨菜、拳头菜、猫爪、龙头菜(还有部分地区叫“狼几头”)。
学名:Pteridium aquilinum(L._)Kuhn var.Latiusculum (Desv) Underw(凤尾蕨科)
形态: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叶由地下茎长出,为三回羽状复叶,总长可达100厘米以上,略成三角形。第1次裂片对生,第2次裂片长圆状披针形,羽状分裂,小裂片线状长圆形,无毛或仅在背面中脉上有毛,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产地:为世界性种。我国各地普遍生长,长江以北较多。
生境: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1.04毫克;维生素B2为0.13毫克,维生素C27毫克;
食用方法:素有“山菜之王”的美誉。嫩茎炒、烧、煨、焖都可以。亦可晒干、腌渍。蕨菜具有清热化痰、降气滑肠、健胃的功效。
4、菜蕨
别名:水蕨菜
学名:Callipteris esculenta (Retz.) J. Smith(蹄盖蕨科)
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0.5-1.5米,根状茎短而直。叶簇生;叶柄长40-70厘米;叶三角状披针形,长50-160厘米,宽30-60厘米;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小羽片披针形,长4-6厘米,宽0.6-1厘米。孢子囊群线形,着于小脉上,伸达叶边;囊群盖同形。
产地:华南沿海及贵州、云南诸省。
生境:喜生于山谷林下湿地 、路旁沟边。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0.21毫克;维生素B2为0.53毫克,维生素C26毫克。
食用方法:嫩茎炒、烧、煨、焖都可以。亦可晒干、腌渍。
5、荚果蕨
别名:黄瓜香、广东菜
学名: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球子蕨科)
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簇生,二型,营养叶矩圆倒披针形,长45~90cm,宽14~25cm,二回羽状深裂,下部有10多对羽片,向下逐渐缩小成耳状,叶柄短;孢子叶较短,叶柄较长,一回羽状,羽片向下反卷成有节的荚果状,盖住孢子囊群。
产地: 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四川、西藏。
生境:生于林下或山谷阴湿处。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5.71毫克;维生素B2为0.47毫克,维生素C118毫克。
食用方法:嫩茎叶水焯后可拌、炒、蒸、做汤、做馅。亦可晒干、腌渍。
5、苹
别名:四叶菜、田字草
学名:Marsilea quadrifolia L(苹科)
形态:多年生多年生挺水蕨类植物。根茎横生泥中。春季出叶,有细长的叶柄,柄上生4片小叶,排成十字状,外形像田字,故名田字草。
产地:温带及亚热带均有分布。
生境:生于静止浅水里。常见于水池或稻田中。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5.08毫克;维生素B2为0.31毫克,维生素C118毫克。
食用方法:春、夏、秋均可采食,嫩茎叶洗净炒食或做汤。
7、蕺菜
别名:鱼腥草、臭菜
学名:Houtluynia cordata Thunb.(三白草科)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80cm,有异味。叶片心形,托叶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互生,总苞片4枚,白色,花期5~7月。蒴果卵圆形,顶端开裂,花小,两性,无花被,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子房上位。花果期5~10月。
产地: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我国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生境:田埂、水沟等阴湿处。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2.59毫克;维生素B2为0.21毫克,维生素C56毫克。
食用方法:夏、秋季采摘嫩茎叶,开水焯水焯后清水漂洗炒食或做汤,也可凉拌。冬、春季可挖嫩根茎洗净腌食。
8、假蒟
别名:毕拨子、蛤药、猪拨菜
学名:Piper sarmentosum Roxb.(胡椒科)
形态:多年生葡匐草本,通常高50-100厘米。叶薄,互生,宽卵形或近圆形,长宽各7-14厘米,基部截形或浅心形;叶柄长1-4.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成穗状花序;雄花序长约2厘米;总花梗与花序轴等长或略短,无毛;苞片中央着生于花序轴上,盾状,扁圆形;雄蕊2,花丝长约为花药的一倍;雌花序长6-8毫米,结果时长达1厘米;柱头3-5,顶生,有毛。浆果球形,直径约2毫米,嵌生于肉质花序轴中。花期夏季。
产地:华南、西南各省区及福建。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亦有。
生境:生园林或山谷密林中湿润处。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5.35毫克;维生素B2为0.98毫克,维生素C105毫克。
食用方法:3-6月采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炒食或做汤。
9、大果榕
别名:馒头果、大无花果、大木瓜、波罗果、蜜枇杷、大石榴
学名:Ficus auriculata Lour.(桑科)
形态:乔木,高3-10米。树冠呈圆伞形,色浓绿碧亮。叶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5-36厘米,宽15-27厘米,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心形或圆形,全缘或有疏齿,基出脉5条,侧脉4-5对,其间的小脉并行,上面近无毛,下面被短毛;叶柄长6-12厘米。花序托具梗,簇生于老枝或无叶的枝上,倒梨形或陀螺形,直径约4厘米,被柔毛,具8-10条纵棱,顶部截形,脐状突起大;基生苞片3;花单性;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雄花无梗,花被片3,雄蕊2;瘿花具梗,花被片下部合生,上部2或3裂,花柱顶生;雌花生另一花序托内,花被片3,花柱侧生,弯曲。
产地:广东、广西、云南和贵州南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也有分布。
生境:生山谷林中。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3.09毫克;维生素B2为0.82毫克,维生素C59毫克。
食用方法:春季采摘带红色的嫩叶或嫩尖做汤菜,或开水烫过炒食;夏秋采嫩果与面粉混合煮食;成熟果味甜美,可生食或做果酱。
10、苹果榕
别名:牛奶果、木瓜果
学名:Ficus auriculata Lour.(桑科)
形态:乔木,高5-10米。树冠宽阔,树皮灰色,有乳汁。幼枝略被绒毛。叶互生,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6-13厘米,先端渐尖至急尖,基部浅心形至宽楔形,边缘在3分之1以上有几对不过则粗锯齿,表面无毛,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密生小瘤体,幼叶中脉和侧脉疏生白色细毛,基生叶脉三出,侧脉3-5对,在下面隆起,近基部一对与其他侧脉相距较远;叶柄长4-6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1-1.5厘米,早落。榕果簇生于老茎发出的短枝上,梨形或近球形,直径3-6厘米,熟时色深红,味甜可食,顶部压扁,莲座状顶生苞稍凸起,基部收缩为短柄。
产地: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生境:生山谷疏林中。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2.06毫克;维生素B2为0.82毫克,维生素C46毫克。
食用方法:全年可采嫩叶或嫩尖炒食;夏秋采果生食,味甜,未成熟果可煮食。
11、萹蓄
别名:扁竹、猪牙草、鸟蓼、地蓼扁竹
学名:Polygonum aviculare L.(蓼科)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40cm,常有白粉;茎丛生,匍匐或斜升,绿色,有沟纹,叶经生,叶片线形至披针形,长1~4cm,宽6~10cm,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近无柄;托叶鞘膜质,下部褐色,上部白色透明,有明显脉纹。花1~5朵簇生叶腋,露出托叶鞘外,花梗短,基部有关节;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暗绿色,边缘白色或淡红色;雄蕊8;花柱3裂。瘦果卵形,长2mm以上,表面有棱,褐色或黑色,有不明显的小点。花果期5~10月。
产地: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生境:生于田野、荒地、路旁、水湿地。 习见野草。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9.55 毫克,维生素B20.58 毫克,维生素C158 毫克。
食用方法:2-7月份采摘嫩茎叶炒食或切碎后与面粉混合蒸食,亦可做干菜。扁蓄性味苦寒,具有利尿、清热、杀虫的功效。
13、水蓼
别名:辣蓼、蓼子草、白辣蓼 、蓼牙菜
学名:Polygonum hydropiper L.(蓼科)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直立或下部伏地。茎红紫色,无毛,节常膨大,且具须根。叶互生,披针形成椭圆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5~15毫米,两端渐尖,均有腺状小点,无毛或叶脉及叶缘上有小刺状毛;托鞘膜质,简状,有短缘毛;叶柄短。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细弱下垂,下部的花间断不连;苞漏斗状,有疏生小脓点和缘毛;花具细花梗而伸出苞外,间有1~2朵花包在膨胀的托鞘内;花被4~5裂,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或淡红色,有腺状小点;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长2.5毫米,表面有小点,黑色无光,包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7~8月。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生境:生湿地,水边或水中。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7.89毫克,维生素b20.38毫克,维生素c235毫克。
食用方法:3-4月采嫩苗或嫩叶,水焯后去汁炒食。
14、酸模叶蓼
别名:大马蓼、马蓼
学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inn. (蓼科)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20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粉红色,节部膨大。叶片宽被针形,大小变化很大,顶端渐尖或急尖,表面绿色,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点,两面沿主脉及叶缘有伏生的粗硬毛;托叶鞘筒状,无毛,淡褐色。花序为数个花穗构成的圆锥花序;苞片膜质,边缘疏生短睫毛,花被粉红色或白色, 4深裂;雄蕊6;花柱2裂,向外弯曲。瘦果卵形,扁平,两面微凹,黑褐色,光亮。花期6—8月,果期7—10月。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生境:生湿地,水边或水中。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3.53毫克,维生素b20.34毫克,维生素c72毫克。
食用方法:春季采嫩苗或嫩芽,洗净切碎拌面蒸食。也可水焯后炒食。
15、何首乌
别名:夜交藤、紫乌藤、首乌、交藤、地精,赤敛,陈知白
学名:Polygonum multiflorum. (蓼科)
形态:多年生草本,无毛。根细长,顶端有膨大的长椭圆形、肉质块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茎缠绕,长3—4米,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叶片卵形,长5—7厘米,宽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托叶鞘短筒状。花序圆锥状,长约10厘米,大而开展;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大小不等,结果时增大,外面3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裂。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平滑。花期8—10 月,果期10—11月。
产地:华东、中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境:生于草坡、路边、山坡石隙及灌木丛中。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7.30毫克,维生素b21.05毫克,维生素c131毫克。
食用方法:春秋季采嫩叶,水焯后炒食。块根即为中药何首乌,亦可制粉或酿酒。
16、华北大黄
别名:大黄、山大黄、波叶大黄
学名:Rheum franzenbachii Munt. (蓼科)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5厘米。根肥厚,断面黄色。茎粗壮,无毛。基生叶大型,叶柄半圆柱形,长7~12厘米,紫红色,叶片心状卵形,长l0~16厘米,宽7~14厘米,先端钝,基部近心形,边缘褶皱波状,上面无毛,下面稍被短毛;茎生叶较小。圆锥花序顶生,直立;苞小型,内含3~5花;花白色,较小,花被片6,排成2轮。小坚果宽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9毫米,具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基部心形,具宿存花被。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地:岭西、兴安南部、燕山北部、呼-锡高原、乌兰察布、阴山。我国华北。
生境:生于丘陵坡地、山地阳坡、沙地。常见于草原。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4.05毫克,维生素b21.17毫克,维生素c150毫克。
食用方法:春末夏初采嫩苗,水焯后炒食或做汤。嫩叶水焯后可炒食或拌入面粉蒸食。基生叶柄嫩时可去皮生食,酸甜可口,有奶味,也可加白糖熘炒。
17、酸模
别名:山菠菜、野菠菜、酸溜溜、牛舌头棵、水牛舌头,田鸡脚、土大黄、酸模
学名:Rumex acetosa Linn.(蓼科)
形态: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有酸味。主根粗短。有数个须根,断面黄色。茎直立,细弱,不分枝。叶片椭圆形,长2-10厘米,宽1—3厘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箭形,全缘;茎上部的叶较小,披针形,无柄;托叶鞘斜形,顶端有睫毛。花序狭圆锥状,顶生;花单性异株;花被片6,椭圆形,成2轮;雄花内轮花被片较外轮花被片为大;雌花内轮花被直立,结果时增大,圆形,全缘,淡红色,柱头3。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4—6月。
产地:产我国南北各省区。朝鲜、日本、高加索、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欧洲及美洲也有分布。
生境:生于山坡、路边、荒地或沟谷溪边潮湿肥沃处。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4.46毫克,维生素b20.13毫克,维生素c56毫克。
食用方法:3-5月间采采嫩苗,6-9月间采嫩叶,水焯后炒食或做汤。或拌入面粉蒸食。茎味酸,可生食。
18、藜
别名:灰菜、粉仔菜、炭条莱、灰翟、白藜
学名:Chenopodium album.(黎科)
形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120厘米。茎直,粗壮,多分枝。叶互生,叶片菱状卵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秋季开黄绿色小花,花两性,数个集成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胞果、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果皮薄和种子紧贴。种子双凸镜形,光亮。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市。广布于世界各国。
生境:生于田间路边、旷野宅旁等处。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6.33毫克,维生素b20.34毫克,维生素c167毫克。
食用方法:春夏季采嫩茎叶,水焯后用清水浸泡数小时后炒食或做汤。大量或长期食用有时会发生光过敏、浮肿或皮痒,茎端有红色粉粒的红心红叶更易引起反应,应避免采食。
19、地肤
别名:地麦、落帚、扫帚菜、孔雀松
学名:Kochia scoparia (linn.) Schrad.(黎科)
形态:1年生草本。茎直立,多斜上分枝呈扫帚状,淡绿色或带紫红色,具多数纵棱;幼枝被柔毛。叶互生,无柄,条状披针形,全缘,幼叶边缘有白色长纤毛。花两性或雌性,无柄,通常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花被5,基部结合,黄绿色,果期自背部生三角状横翅;雄蕊5,与花被对生;柱头2,条形。胞果扁球形,包于花被内,不开裂。种子横生,扁圆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遍及全国。原产于欧洲及亚洲中部和南部地区。同属约40种。
生境:生于荒野、宅边、路旁,也有栽培。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0.36毫克,维生素b24.13毫克,维生素c62毫克。
食用方法:3-7月采嫩茎叶,沸水焯后炒食、凉拌或做馅。亦可烫后晒干。
20、牛膝
别名:怀牛膝、对节草、土牛膝、山苋菜
学名:Achyranthes bidentata Bl.(苋科)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10cm。茎直立,方形,有疏柔毛,茎节膨大。叶对生,椭圆形成阔披针形,顶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幼时密生毛,成长后两面有疏毛。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每花有1苞片、膜质,上部突出成刺;小苞片2,坚刺状,略向外曲;花被片5,绿色,披针形,雄蕊5,花丝带状,基部连合成简。胞果长圆形。花期8~9月,果期10~1l月。
产地:除东北、新疆外,各省区都有分布。主产河南。
生境:栽培于疏松肥沃的土壤中,野生者多生于山野路旁。
营养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萝卜素6.79毫克,维生素b20.48毫克,维生素c111毫克。
食用方法:4-8月采嫩茎叶炒食,味美,助消化。
选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