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脉空间】网页素材、博客装饰、在线工具、生活百科、唯美音画 —— 最实用、最简便、最多样的网页助手平台
中药服用时间与方法及禁忌_健康保养_【叶脉空间】——网页素材、博客装饰、在线工具、生活百科、唯美音画—— 最实用、最简便、最多样的网页助手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健康保养 > 详细内容
中药服用时间与方法及禁忌
阅读次数:414  字体大小: 【】 【】【

           古代医学家十分注意掌握中药的服用时间,认为在不同时间里服药,药物疗效差异很大。因此,了解古人选择服药时间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服药时间,以发挥药物的最佳效能。

           空腹法:空腹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说:“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从部位上看,它适宜于治疗人体下部的疾病(心胸以及四肢、血脉)。具体服药时间包括:鸡鸣时服(如鸡鸣散);平旦时服(如十枣汤).饭前服等。

           饭后服法:适用于人体上部的疾病。中医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方法,能使药性留连于上。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药”。偏于滋补一类的药物,也宜饭后服。如葛洪说:“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身之药以食后服之。”

           顿服: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载的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目前,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睡时服:这是服用安神药和治遗尿症药物常采用的服法,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昼夜服:一些急、慢性病,亦可昼夜服药,使药效持续发挥治疗作用。对慢性病来说,人们多嫌麻烦,不易做到,但急、重证则常须这样。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常用银翘散治风热病证,他在所著的《温病条辨·上焦篇》中规定:“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作服”。

           现在,用银翘散治疗外感风热十分普遍,但极少按此法服药,违背服药方法,焉望有佳效。正如丹波元坚在《药治通义》中所说:“世人服药,多只日间服之,往往夜间不服,致药力不相接续,药不胜病,而冬日夜永,尤非所宜。”

           再一种方法是根据人体自身固有的时间节律,择时用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有各种时间节律,如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时节律。以日节律为例:一日中,人体气血在经络中运行有一定规律,清晨之时,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次为大肠、胃、脾、心、小肠等。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资料均表明:某个脏腑的病变,在其经气旺盛之时施治,会大大提高疗效。

           目前中药服法普遍沿用一日一剂,上下午分服的方法,从时间治疗学看不尽合理。辨证属阴虚的病证,使用补阴药可安排于傍晚一次服药。阳虚病人使用补阳药可考虑在清晨一次服用,以简化给药次数,增强和提高疗效。肺部疾病可在平旦之时服药,肾脏疾病则可考虑下午五时左右用药。

  


  

      中药汤剂的10种服法

    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冷服。

    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凡平和补益药均宜温服。

   热服:在药液比较热时服用。凡解表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宜热服。

   餐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用于治疗肝肾虚症和肠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的药均宜餐前服,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性容易下达,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餐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用于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或因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或毒性较大的药,均宜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常用于治疗脾胃病。

   空腹服:凡滋补类汤药,宜早晨空腹用,以利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一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冲服:沉香、木香等贵重药物或芳香药,久煎影响药力,有时要冲服,即先将药物置入杯中,乘热将汤药冲入,温浸片刻再服。肉桂、藏红花等热水浸泡后即可服用,以免久煎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

    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如饭前或饭后半小时~1小时左右服,以免影响疗效。与西药最好间隔1-2小时以上服用。
           一般每日一剂中药,煎2次,通常服3次,病缓可服2次;病重病急的可隔4小时左右服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在应用发汗、泻下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以得汗、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服药方法汤剂一般都宜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是热服;呕吐或药物中毒,宜小量频服;用从治法时,有热药冷服或凉药热服的。丸、散、片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


           服中药禁忌
      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①中药配伍禁忌;②孕妇用药禁忌;③服药期间饮食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即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生毒副反应,故而禁忌同用。根据中医古籍规定,常见属配伍禁忌的中草药有:乌 头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甘草与海藻、甘遂、芫花、大戟,藜芦与人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细辛、芍药,以及硫黄与朴硝、水银与砒霜、狼毒 与密陀僧、巴豆与牵羊、丁香与郁金、乌头与犀牛、人参与五灵脂、牙硝与三棱、官桂与赤石脂等。
           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而设。因孕后 妇女多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故而相关药物必须忌用。常见孕妇禁忌的中草药有:巴豆、牵牛、大戟、麝香、三棱、水蛭、 莪术、斑蝥、虻虫、甘遂、芫花、商陆等;孕妇须慎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大黄、干姜、肉桂、枳实、附子等。
           服中药期间的饮食禁忌,也即俗称之 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利于提高药效而设,它可分为某一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何首乌、地黄忌葱、蒜、萝 卜、薄荷忌鳖肉,常山忌葱,伏苓忌醋,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使君子忌茶等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细腻,痈疡 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上述各项服中药的禁忌,多为长期医学实践之经验所得,有相当的合理性,为中药应用所应当遵循,但也并非绝对。在中药配伍禁忌中,古今都有“违规行事”者, 如著名中成药“大活络丹”中,就有乌头与犀角同用。但作为原则,在具体中药应用中,无特殊理由,上述禁忌还是应该认真遵守的。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 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如清代章杏云所著《调疾饮食辨》一书中云:“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 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所以,病人服中药时有些食物应忌服。
             1、如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

      2、在服温中类药治疗“寒证”时,应禁食生冷食物。

      3、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

     1)服滋补药品如人参、鹿茸、党参、白术、山药、黄芪、地黄、首乌等,要忌吃萝卜,忌饮茶和碱食物

     2)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

     3)服用威灵仙、土茯苓时要忌茶

      4)服用丹参、茯苓忌食醋

     5)服薄荷时要忌鳖肉(广东称之为水鱼,湖南等省称之为团鱼      鳖鱼忌苋菜;

     6)常服山药忌生葱;

      7)鳖甲忌苋

     8)蜂蜜忌葱蒜

     9) 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

  10) 天门冬忌鲤鱼;

  11)铁屑忌茶叶

  12)白术忌大蒜、桃、李

  13)地龙忌豆腐;

  14)风寒感冒、湿温的病症,忌油腻酸涩之物;

  15)痰湿阻滞、泄泻腹痛病症,忌生冷瓜果之类;

  16)疮疖痈肿等热毒症,忌鱼虾贝类等腥膻之品;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因此,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

  17)热重的病症,忌烟、酒和辛辣、油炸干炒香燥食物。

  18)鸡肉忌黄鳝;

    这说明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满意或起相反作用。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 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例如,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 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其他,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少吃“发食”如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滋补类中药通过补 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忌口”也不能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来说,若长时间“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
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因此,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

  

   服中药期间事项:

    1、服药期间禁生冷食物;水果尽量少食,禁食香蕉、梨、猕猴桃、柿子、柚子等大寒水果,禁食黄瓜、苦瓜、西瓜、哈密瓜等瓜类;禁食螃蟹、甲鱼、鸽子、鹅、公鸡、海鲜及无鳞河鲜(如黄鳝、泥鳅、河鳗等),少食其他肉类、鸡蛋、牛奶;忌酒、醋、油炸、甜腻、辛辣食物。

2、煎药器具可用陶瓷、瓦罐、搪瓷罐,不可用铝锅、铁锅;煎药前先用冷水浸泡中药半小时以上,最好不要超过二小时;煎药方法一般为武火煎开,文火煎半小时左右,附子、川乌、草乌要煎一小时以上;中药一般一付煎二剂,特殊药方可煎三剂。

3、中药一次煎300毫升左右,最好随煎随服,趁热服用,冷药加热不可用微波炉;服药时间一般为饭后一小时,避免和食物混合;服药后不可立即喝水,以免稀释药液;还有服药期间不可吃的太饱。

4、服药期间出现感冒、腹泻、胃脘不适、口腔溃疡、皮肤不适等突发症状,要及时和医生联系,停服以前药方,换新药方,不可随便吃西药、挂水,以免影响以前的治疗效果。

5、女性经期注意事项:不可食生冷瓜果,不可食酸涩、辛辣食物;避免受凉,不能穿裙子,腹部要保暖,避免吹空调、电扇;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过度,晚上要早睡;不能发脾气。另外在月经期间需要适当调整药方,特别是有月经不调的患者。

6、附子的运用。我用附子频率较高,用量也偏大(最少用 60),所以对附子的质量要求严格,必须用道地药材,即江油白附片或黑顺片,以保证药效,同时必须是传统炮制,胆巴含量不能超标,以免出现胆巴中毒;附子要用冷水浸泡一小时以上,先煎一小时以上,口尝无麻味后,再放入其他药物一起煎,水一次放足,中途水不够要加热水。

7、生半夏和细辛的运用。生半夏的止呕化痰降逆作用非法半夏、姜半夏所能比,只是生半夏有毒,生食会引起喉痉挛,故现在很少有人运用,其实生半夏只要和生姜共煎半小时以上就能解除毒性,确保安全无毒;细辛的用量长期被限制在3克,俗称“辛不过钱”,这可以说是历史错案,因为那是指细辛末吞服,而细辛在煎煮半小时后毒性会完全化解,我的常规用量是1015,没有发现任何毒副反应。中药治病的原理是以偏纠偏,所谓毒性药物就是其偏性特别强,故毒性中药的运用是中医能否治疗大病、重病的关键环节,我把毒性药比喻为烈马,一旦驾驭为你所用,其作用会远远超过性味平和的药物。

8、姜的运用。生姜是我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可以温经散寒,可以理气止呕,可以解表除湿,还可化解药毒,可谓一专多能。有人提出晚上和冬季不能吃生姜的观点,其实这是针对“平人”(阴阳平和、身体完全健康的人)而言,生姜作为药物完全可以在晚上和冬季运用。一般情况下生姜用量是30克,用附片60克时生姜量加到50克。另外我还会用到干姜和炮姜,干姜温摄的作用更强,用量在2060,炮姜一般在出血情况下运用,如女性经期我会加炮姜以温血暖宫。遇到复杂的病情,还会两种姜一起使用。



选摘自网络

  




        

   本空间所有内容、链接皆选摘自网络,若有不妥,敬请留言!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京ICP备10048112号。